





這三年多的疫情令遊客止步,但其實在過去不同階段香港旅遊業也曾面對各類困境,當中包括1967年發生的暴動。事件過去後,不但社會內部要進行各類重建工作,對外也要加強推廣宣傳。而在互聯網仍未面世的時代,宣傳渠道當然跟今日不可同日而語,但無論用的是紙本刊物、海報、國際比賽或者其他類型活動,目標都是要扭轉外國遊客的負面印象。形象工程,就是激發想像和欲望,對於吸引旅客來說都十分重要,關鍵是,選擇什麼元素去打造香港形象。


太平山、維港、郵票設計上的中式帆船、人力車、交通警和旗袍女郎,或者掛滿中英文招牌的街道、灣仔酒吧街以至各類傳統中式商店,都是六七十年代香港對外宣傳「中西結合、新舊共存」形象的重要元素。但60年過去了,在送出機票同時,這個城市能夠招徠遊客的最大吸引力又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