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駒離世30年後同時也是Beyond樂隊成立40周年的此際,當年舊作被化作NFT重新上市,引起不同人之間的「記憶爭論」,但同時也有念念不忘的人,選擇從創作出發,回顧及分析Beyond在八九十年代的創作並出版成書。《跟著Beyond的軌跡 I——歌詞篇》由本身「聽Beyond長大」的樂評人/填詞人關栩溢撰寫,不只分析了 50多首歌曲的主題及遣詞造句技巧,更結合八九十年代的時代背景、Beyond以及跟他們合作過的填詞人劉卓輝等人訪問、當時的娛樂新聞,甚至引用西方社會學、心理學及哲學等文化研究理論和分析方法,仔細去解讀這些歌詞背後的含義,以及Beyond的創作動機及風格,讓人讀到歌曲另一種角度和意涵。
即如是耳熟能詳的《海闊天空》,在仔細剖析詞曲的結構時,也同時回顧這首歌在1993年5月派台初期外間的慢熱反應,到同年6月家駒在日本參與遊戲節目時意外身亡後,歌曲頓時「爆紅」,成為公眾肯定他對音樂熱誠的投射; 2008年北京奧運會田徑選手劉翔因傷退塞時鳥巢場內響起了這首歌曲,以至歌曲後來被不同人改篇、翻唱和引用,甚至近年被部分人唾棄的現象,都呈現出一首有影響力的歌,如何跟時代及社會互動,折射出不同年代的大眾情緒。
黃家駒離世時只有31歲,在公眾心目中留下了「永遠年輕」的印象。每個年代的年輕人都有自己的聲音。30年前出現了Beyond,唱出了徘徊掙扎於現實和理想、患得患失的聲音。換到今日這個沉默的年代,誰在唱著年輕的聲音,唱出了怎樣的故事?又有誰在聆聽?
(唱片及錄音帶藏品分別由吳貴龍及John Wu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