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雨下,不少人寸步難行,難以歸家,而駕駛人士更因為馬路水浸、前方車輛死火,而被困在路上。昨晚回家的時候,你也有相同的經歷嗎?
昨晚9時後起,香港多區雨勢幾乎沒有停過,一個半小時內從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改發至黑色暴雨警告,而昨晚11時至午夜12時錄得的一小時雨量158.1毫米,更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雨量紀錄。過了一整晚,黑色暴雨警告仍然維持,早已打破1999年8月持續生效5個多小時的紀錄。
龍翔道水浸,黃泥水湧進黃大仙站和商場,路面出口水深幾乎及至站頂;柴灣環翠邨停車場水位同樣逼近高達兩米的停車場頂,淹沒停泊在內的車輛;粉嶺坪輋狗場水浸,水位高至狗隻頸部,只能緊急把狗隻轉移到水位較淺的地方。暴雨下,不少人寸步難行,難以歸家,而駕駛人士更因為馬路水浸、前方車輛死火,而被困在路上。昨晚回家的時候,你也有相同的經歷嗎?




以往香港出現暴雨,較常聽到的意外新聞都是山泥傾瀉,而在多年的斜坡管理下,問題似乎已有改善;反觀今次發生水浸的道路和地區,除了是因為地勢和車站商場等設計外,更令人關注的或許是渠務檢查和雨水排洪能力。
根據香港渠務署2023年3月公布水浸黑點,數目從1995年的90個減至2023年的4個,依然在名單中的分別為新田石湖圍、林村谷盆地、漆咸道南和薄扶林村。那麼這次出現嚴重水浸的地方,背後導致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如今極端天氣比往常更常出現,除了天文台加強監測颱風的走向和影響,當局又會否重視檢視識別水浸黑點的方法及準則,好讓下次暴雨再臨之前,公眾會更加提供警惕,及早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