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5/2022

斜路的風景

 #社區故事 #街道建築 #港島西 #西環 #西營盤 #石磄咀    
遊走於港島西區的街道,總是會不自覺放慢了腳步——或許是因為那些連綿不斷的斜路,令人不得不緩緩向上爬,即使是巴士小巴等在陡斜的車路上行駛,尤其是在轉角位總是需要小心翼翼地微微轉彎;也許是因為該區有不少舊式唐樓洋樓、歐陸式建築設計的學校、教堂和歷史建築等,營造出一份恬靜氛圍,眾人無需匆匆忙忙地穿越街道。

對於不少住在港島西區以外的市民而言,西環、西營盤、堅尼地城……未必能分清當中的分別,只能單靠地鐵站名稱、附近公共屋邨名略猜一二,又或將之統稱為西環。其實這裡能明確界分為西營盤、石塘咀和堅尼地城三個區域,雖然都是遍佈斜路的街區,每一部分卻各有不同的氛圍。

西營盤是香港第一個有規劃的住宅區,區內街道形成目字型,西邊街、正街和東邊街是直向貫穿西營盤一帶的三條長斜路;而橫向的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則是上居下鋪,故沿路會見到各式街舖林立,有餐廳、咖啡店、酒吧,亦有五金舖、麵包店等充滿日常生活氣息的店鋪,恬靜卻充滿著生活氣息。

沿著西邊街一直緩緩向上走到般咸道,算是進入了石塘咀範圍。從般咸道到薄扶林道,兩旁總是不時出現一間接一間充滿建築特色的學校和教堂——紅磚建成的英皇書院、流線型風格建築並列為法定古蹟的般咸道官立小學、擁有近70年歷史的聖安多尼堂、還有歷史最悠久的香港大學,是屬於學校區的一份靜謐氛圍。在架空山道天橋下隨著山道斜路往下走,經過山道公園,偶爾見到幾間小店,幾乎人跡罕至。學校林立的石塘咀令人難以聯想這裡曾被稱為塘西風月,而這一段山道正是當年四大妓寨「賽花」、「詠樂」、「倚紅」、「歡得」的所在地,亦是八十年代電影《胭脂扣》中如花和十二少相識相遇的地方。

雖然這段山道斜路幾乎了無人煙,與下方電車路一帶的熱鬧相差甚遠,然而若轉入橫街觀察卻會發現附近街道充滿另類特色——在加倫臺,你會看到地鋪中有兩三間設計工作室,利用落地玻璃和地鋪拉近辦公地方和街道之間的距離;在保德街,你會看見咖啡店、書店、茶莊、醬鋪等小店,倔頭斜路上更可以隨意站坐。寧靜的倔頭橫街也為這個地方帶來一些其他的可能,各自形成一個小小街區,待更多人前往探索其中。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