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1/2023

灣仔修頓

#社區故事 #人文專題 #灣仔
街場內外的修煉。

90年代日本經典漫畫《男兒當入樽》的電影版《THE FIRST SLAM DUNK》近日在港上映,令不少人重拾回憶,但今次主軸落在漫畫主角身邊的隊友宮城良田身上:沒有主角光環的問題少年,略矮於其他隊友,每一場卻出盡力堅持到最後。回到現實,走在傳說中最強街場的灣仔修頓戶外籃球場,我們會找到低調的良田,抑或是自命天才的櫻木?


有別於在屋邨或公園附近的籃球場,修頓街場四周都被高樓商廈圍繞。若在裡面抬頭張望,不期然有種凹下去的奇異感。修頓球場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落成,經歷過戰亂,也見證了灣仔多次填海及舊區重建,一步步變成今日的商業區。在球場旁邊的巴士站和地鐵站出口,上班上學時間總是人來人往,各自為人生奔走打拚;而在場內揮灑汗水的,則是老中青不同背景和族裔,雖然互不相識卻經常組隊鬥波。


「我係度打咗幾十年波啦。」退休前在灣仔當公務員的榮叔,以前總愛利用午飯時間的空隙,前來一橋之隔的修頓打波鬆一鬆。一打便是幾十年,現在縱使膝蓋退化靈活度大減,但每當技癢時,仍會回到這個熟悉的街場過手癮。很多人跟他說游水對膝蓋負荷較少,他卻始終對籃球情有獨鍾。「麻煩啊,又要帶泳鏡泳帽帶衫換,打籃球拎個波著對波鞋就行得。」

有時候打完波,榮叔會和一班在街場結識的波友共進午餐,雖然通常只是到附近的快餐店,也會天南地北聊一番。聊時事,也聊各自的生活,可是最著眼的,還是對方在球場上的表現。高手在民間?問榮叔最深刻的波友,他說:「阿輝身高170都無,大概四、五十歲,但佢係『勾手王』,最叻係隔到遠一遠勾手入籃。」


「維園個度場窄,三分線黐住條出界線,修頓個場靚仔好多。」打理家族生意的Ray,覺得修頓的場地較完善,不時在這裡打波。和榮叔一樣,Ray閒時也愛和波友傾幾句。「有做老闆的,也有學生或街坊,不同職業都有。」他最記得有次在這裡打波偶然認識到一個在香港攻讀碩士的內地生,得知他三餐都在學生飯堂解決,便請他到附近吃拉麵。「離鄉別井係唔易嘅。」而最令他佩服的,是一個年屆七十的夜更的士司機,每天晨早回家睡覺前都會到修頓打波,從不間斷。那在他們眼中,修頓可真的如傳說所言,是最強街場?「睇落呢度啲人射波係準啲嘅,之不過日頭同夜晚又可能唔一樣。」


香港的籃球場供不應求,很多時都會被團體預先租用,修頓室外因設四個籃球場和位處港島線中間位置,吸引不少波友跨區前來碰運氣,高手出沒的機率大概也因而較高。前去當日,只見一班少年穿梭在場和場之間,朝氣勃勃地和其他人鬥波切磋。以為他們是「地頭蟲」,卻原來是第一次相約到修頓打波。年齡是其次,鬥波時他們主要選擇實力和自己相仿的。是因為擔心輸贏嗎?「最緊要好玩嘛!」其中一人說罷,便再落場,舉手投籃。

在球場盡情拼博過後,大家又回到各自的主場:不論是哪個階段,順境還是逆境波,我們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你可以是奪目耀眼的前鋒,也可以是努力克服先天劣勢的控球後衛,但都要好好堅持,好好生活。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