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睇完《給十九歲的我》的觀眾有什麼反應都好,大抵都會認同,這是一部可一不可再的作品——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學校經歷漫長的重建過程,成為這部紀錄片的起點; 但重點不在於紀錄重建工程,而是嘗試通過幾個少女的成長歷程,去捕捉生命的瞬間及變化。所以電影一開始,便是一場無法預知的旅程。
用十年時間去完成一部電影的拍攝和剪接,對於曾經出產大量「七日鮮」式電影的香港來說,是匪夷所思的。因為香港人向來最花不起的就是時間,才會建立起這個以「 效率」和「執生」而聞名的城市。若回過頭去看,若早知道是要花上十年時間,可能連當事人本身都會猶豫? 然而所謂「奇蹟」,就是無法預先計劃而來的意外收獲。用十年去換來的「奇蹟」,背後是一份不知從何而來的執著,還有身邊人的互相扶持。


就像身在一條不知道有多長、何時結束的隧道當中摸黑而行;某些時候甚至會像完全沒有光的黑洞一樣,把人捲入巨大的焦慮和惘然當中。但當你走過了那一段,看到一點點光時,又會覺得一切好像沒有白費。說到底,奇蹟只因為相信,而不是演算而來。
英華女學校身在半山,居高臨下,盡見香港最繁華的一面。日後,香港還會有更多奇蹟嗎?
圖2 & 3 by Bertha Wang @berthawangg圖1、5、6由GoldenScene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