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到落手執嘅時候,先發現一個個收納櫃內加埋嘅嘢竟然係咁多。搞唔掂,咪要臨時加箱或者搵我哋幫手裝箱。」在搬屋公司負責幫客打包裝箱的阿怡笑道。香港的居住空間寸金尺土,大家不得不善用每一吋空間、每一道牆去收納。油壓床、別有洞天的地台、入牆櫃……家居設計公司網店裡的作品驟眼看上去都大同小異,在美觀以外,如何像變魔法般,把每一間房變成有無限收納空間的百寶袋才是首要。「試過執一個廚房執咗一日,好多煲同碗碟要逐件包好先入箱,唔覺唔覺淨係杯都有超過200隻!」


斷捨離時,我們該用什麼準則去決定留下和割捨?物件尚可一箱箱打包得有條有理,但空間盛載的回憶和情感,卻總是理還亂。搬屋公司每次的工作地點,是別人遺下最多回憶印記的地方——家。一個四百多呎的空間,見證著一對夫婦由新婚、孕育生命到下一代逐漸長大的高低起伏,直至舉家撘上飛機,前住一萬公里以外的目的地。有些物件就算再貴,斷捨離時也沒太多猶疑,相反某部舊電話、很佔地方的結婚相油畫、錯字一堆的記念冊……總有些東西已經沒有實際價值,我們卻難以割捨。阿怡最深刻的一次是,曾經有將要移民的客人,搬屋言談間都十分輕鬆,似是沒有牽掛,可是臨要封箱之際,卻瞥見一個使用過的「豬咀」被珍而重之放在箱裡。
搬屋時決定留下的物件,也有是出於對未來的預想,希望在新地方延續過去某些生活方式。廚櫃、爐頭、雪櫃等未必帶得走,但會把一整套「港女煲」、五花八門的廚具和電飯煲一併帶到新屋的家庭,大概是昐望就算在陌生地方,也能保留飯餸裡熟悉的味道。很多人會藉搬屋清理積存的書籍和CD,除了特別珍貴的那些,最後留下的,該是覺得將來會再閱讀和聆聽,從中再次獲得滋養。


從捨棄物質到內在的放下,整理物件除了釋放空間,更重要是在過程中認清自己需要什麼、追求怎樣的未來。這是流行於坊間一般關斷捨離的講法,可是若然斷捨離的是一個生活已久的地方呢?「去定留呢個問題,大家都已經討論咗兩、三年,決定咗要走嘅就算未起行,大都已經計劃得七七八八。有趣的是,間中仲會有人問你點解會留低,但明明變與不變之間,留下來先喺不變,卻需要更多解釋。」阿怡因工作接觸到形形色色、選擇遠到他方展開新一頁的人,有一家大小,也有獨身的年長客人,當中有的會跟她這個「送行者」說起自己離開的原因,卻始終未有動搖她繼續留下。「我覺得無論去或留,其實都係一樣,最緊要清楚自己想要點樣嘅未來,同埋學習適應身邊朋友親人的道別。」
Life must go on. 在當下的大環境底下,不論是選擇斷捨離,還是珍惜眼前以不變應萬變的,願我們都有繼續向前彳亍而行的韌力,對未來存有昐望。
Life must go on. 在當下的大環境底下,不論是選擇斷捨離,還是珍惜眼前以不變應萬變的,願我們都有繼續向前彳亍而行的韌力,對未來存有昐望。
(鳴謝 同行搬屋有限公司 安排拍攝及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