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6/2022

路是人跑出來的

#人文專題 #跑步

街道之間,山河之中,還是有無限的可能。

疫情發生至今超過兩年,路經的運動場、足球場、籃球場、體育館都佈滿一個個藍色帳篷,有些是臨時檢疫中心,有些是臨時疫苗接種中心——雖說是「臨時」,卻也佔據這些場所接近一年的光景。沒有了原本的「運動場地」,反倒在街上多見了人們運動的身影。鴨脷洲大橋下,旁邊的網球場關閉,卻見小朋友們利用橋墩練習擊球;休憩公園內,健身設施被膠帶封住,市民便自攜健身器材到公園鍛鍊;空曠的公園草地,偶爾會看到一對一的拳擊訓練、瑜珈班等;平日晚上走在河畔海濱,不時還會看到一大班人一起練習街跑——疫情下,防疫措施安排變幻莫測,但市民的靈活變通或許更勝一籌。


總說跑步是最方便、最低成本的運動,只有穿上波鞋,到哪裡跑都可以。問身邊同事朋友,他們會在哪裡跑步,每個人的回覆都像是獨門秘訣——無論居於哪個社區,總能在街道之間、山河之中找到不同的「私家」跑徑。


「牛潭尾那邊可以跑後山,不過應該好少人跟我一樣跑這條路,沿途還會經過新田軍營和廓爾喀軍人墳場。」

「葵涌那邊可以一直向山上跑,從一個屋邨跑到另一個屋邨。」

「將軍澳可以跑海濱公園,又可以在單車公園兜圈跑,那邊就比較少人。」

「何文田可以直接跑街,沿著一個個住宅街區跑,雖然途中會有很多斜路。」



住在新界的,或許總有沿著河畔慢跑的經歷—上水有梧桐河雙魚河、屯門有屯門河、大埔有林村河、沙田大圍則有城門河;又或發掘不同的後山小徑,都是居住在新界區的小小樂趣。住在商業及工廠大廈林立的九龍市區,雖不容易找到河流海港,但還是有不少選擇,九龍城、何文田區的可以在寧靜的住宅大廈街區慢跑,九龍灣觀塘的可以穿過工業區範圍到達觀塘海濱、郵輪碼頭公園等,又或可以沿著斜路樓梯跑向山上近秀茂坪的配水庫緩跑徑;住在港島的,多會沿著海傍慢跑,維港旁邊的中環灣仔海濱、北角炮台山的東岸公園、堅尼地城海傍,都是熱門路線。


或許疫情真正考驗我們的,是這份堅持運動、堅持鍛鍊自己的意志,也是一種在逆境中靈活變通的創意。畢竟,「運動場所」也好,「跑步徑」也好,路都是自己跑出來的。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