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處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固然吸引不少人選擇在青衣居住,1977年青衣首座公共屋邨長青邨落成,而在八、九十年代間,區內陸續興建了多個公共屋邨、居屋屋苑和私人屋苑——放眼山腰,長青、長發、長亨、長康、長宏,盡是屋邨:而沿著海濱慢行,則見私人屋苑林立,毗鄰區內主要社區設施如游泳池、運動場等。然而,隨著區內工業活動逐漸減少,住宅密度提高,青衣卻被坊間稱為香港四大「睡房社區」之一。


睡房城市(睡城,Commuter Town),一般是指在大都市附近主要為住宅區的衞星城市,居民每日往來商業區上班工作,下班後又重新回到「睡城」的家休息睡覺,故區內的生活配套設施相對簡單,甚至匱乏。雖然香港地方不大,但隨著六十年代開始新界多區新市鎮紛紛落成,亦逐漸形成了在新市鎮居住、在港九商業區工作的現象,而當中將軍澳、馬鞍山、天水圍和青衣更因住宅密度高、社區設施配套不足而常被稱為「睡房社區」。

漫步青衣海濱,能眺望海水清澈的藍巴勒海峽、夕陽下的大橋風景,登上青荃橋又能俯瞰整片青衣和荃灣景色,踏入紅葉季節又能在青衣公園湖畔欣賞紅葉,區內還有一條青衣自然徑...然而相比鄰近的荃灣葵涌,青衣還少了一份熱鬧平凡的生活氣息,鮮見街道地鋪的煩囂、或者週末單車徑遊樂場的熱鬧。可能因為這個原因而被冠上「睡房社區」 之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