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的1005日期間,我們經歷了什麼?
限聚令、疫苗通行證、社交距離措施、入境核酸檢測、密切接觸者檢疫隔離令......執行近三年的防疫措施終於在今日(29日)撤銷,唯一剩下的只有口罩令。今天起,0針人士終可自由進出餐廳、戲院、學校、商場,使用公共設施、運動場所,不用再因沒打針而錯失觀賞電影、享受演唱會,甚或上班返工的機會,老人家和小朋友也無需再冒著風險注射疫苗,重新享有那些原來擁有的「自由」。
誰也不曾設想,這些措施會維持三年之久,反覆經歷共五波疫情;誰亦不曾設想,這些措施會在近日連續數天近二萬宗確診個案的情況下,突然撤銷,回歸「正常」。尤記得去年七月爆發第三波疫情,全日禁堂食令突然實施,社交媒體上盡是不少上班族被迫坐在路邊、公園「開餐」的晝面;在反對聲音下,兩日後雖改為晚上六時後禁堂食,但接踵而來還有各種ABCD類食肆、每檯人數限制、晚上10時12時還是凌晨2時的食肆關閉時間、先驗快測才能進入的酒吧和宴會廳,還有安心出行和疫苗通行證。而食肆以外,三年間我們還面對著1.5米的社交距離、多人限聚令、跨家庭聚會禁令,連一家五口出外亦會面臨被票控的風險。


除了「599G限聚令」(《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聚集)規例》外,你還記得599F的「表列處所」嗎?截至今年4月20日,健身中心、電影院、主題樂園、展覽場所、表演場所、美容院、理髮店等等,均曾被列在599F章下的表列處所名單中,先後數次需要停止營業,某些場所的停止營業日子更累積長達一年,「上門理髮」、「後巷理髮」等也因而衍生。對於沒有打針的人士,更是到今天才能再次踏入這些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