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提起炮台山富利來商場,總離不開「死場復活」、「死場重生」的字眼,說的是這個80年代的舊式商場,從香港十大死場慢慢演變成文青商店集中地,由早已十室九空的陳舊單位搖身一變,引入紋身占卜 @einutattoo、香港鬼怪故事商品 @watplimited、手作首飾 @peachy_forest、香港懷舊產品 @uncle_store_hk、手工皂 @thepinkdoor.hk 等進駐,還有專做租借書本的無人書店 @traces_of_books_、主打本地不同年代特色出版物的今朝風日好書店 @onefineday_bookstore、 不時傳來悅耳琴聲的琴室、商場內唯一一間影印店和工程舖。走進仍然保留著八十年代小型商場的佈局和裝潢美學的商場,平日日間人流並不多,然而走過若能看見店鋪內亮起燈,又或看見坐在店內的店主,透過玻璃窗抬頭微笑跟你打招呼——從事不同類型創意工作的他們,為這個地方帶來了生氣、趣味和各樣可能性,讓人有駐足細看的好奇心。


若從京華道入口走進富利來地下,你會見樓梯正在進行翻新工程,地上還見水泥砂石;再轉進走廊細看,才發現原來坊間口中的富利來商場不只是一座兩三層高的獨立商場,而是連著數座住宅大廈的舊式「住宅商場」,甚至連那部能通往商場樓層的升降機,也是與住客共用。升降機附近貼滿有關富利來重建的構想圖,亮麗地板、光鮮裝潢,而如今外牆亦早已鋪上數層薄紗,圍封逐步開展工程。之後的富利來商場又會變成什麼模樣呢?

所謂「死場重生」,最重要的並不是重新裝修,而是新人和新意思的加入,同時間又能與原來的商店共融,慢慢地建立起一個社區的感覺。在大型裝修後,刻下富利來這份由下而上的Revive氣氛,又會否出現與其他翻新商場不一樣的可能性?接下來兩個星期,Being Hong Kong亦會把新的想法帶入富利來商場,進駐兩星期又會帶來什麼新的故事?


相比新蒲崗、葵芳和觀塘等擁有不少工廠大廈的地區,能讓不同類型的創意人、文青小店等進駐,並慢慢發展成如今人們尋找小店或工作坊的勝地,夾在天后和北角之間的炮台山,你又可曾真正有發掘過這個社區的歷史和特質?
或者可以由富利來商場作為起點⋯⋯
或者可以由富利來商場作為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