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6/2022

水銀燈下的芳艷芬

#文化藝術 #港產片 

《出嫁從夫》|1959|芳艷芬結婚前最後一部電影,現實生活中從此息影,出嫁從夫。
今日的明星都有設計師專門打造形象,但在以前,明星就是自己的形象設計師。從衣著打扮,就可看出他/她的性格和品味。

以「花旦王」芳艷芬(芳姐)為主題,香港電影資料館(資料館)近日精選了芳姐18部經典電影作品,經數碼化重現大銀幕。芳姐從影只有10年,但見證了粵劇電影最盛行的五十年代。芳姐拍了近150部作品,從不演反派,戲裏戲外同樣剛柔並濟。資料館一級助理館長陳彩玉(Priscilla)形容:「芳姐當年的形象非常正面,沒有緋聞,又勤力無私,一邊在星馬登台、在舞台演出粵劇,一邊拍粵劇電影,又一直做很多慈善活動。今次我們節目以數碼制式放映,特地挑選了8套時裝片、8套古裝片和2套民初片,更能夠細看五十年代下芳姐所呈現的打扮風格。」


配合電影放映節目,資料館亦邀請了美術指導及紡織品研究專家張西美(Edith)分析芳姐在電影中的穿搭風格,參與籌備資料館一樓大堂的特別展覽。「Edith看到數碼化的電影後跟我們說,當年芳姐衣服的布料、剪裁都很令人驚艷。因為香港是自由港,芳姐的衣服布料部分來自海外不同國家。衣服上的鈕扣有些更是難得一見。更重要的是,當年芳姐不只是穿上這些衣服的人,更是親自揀選布料,基本上也是自己形象設計師。」當年芳姐於各部電影的衣着造型即使今日重看,過了數十年仍讓人覺得相當優雅。


《唔嫁又嫁》|1952|電影本在坊間失傳已久,今次透過數碼化計劃重現於觀眾眼前。
《小白菜情困楊乃武》|1956|芳艷芳少數的清朝裝扮古裝電影。

《艷福齊天》|1952|電影本在坊間失傳已久,今次透過數碼化計劃重現於觀眾眼前。

《琵琶怨》|1957|取材荷里活的同名電影,背景改為民國的廣州天台遊樂場。 *鳴謝 國泰-Keris影片私人有限公司 提供《琵琶怨》劇照。

戰後的五十年代,是香港電影業蓬勃發展的起端,五十年代中期粵劇逐漸從舞台搬上大銀幕。電影是一種大眾娛樂,任何階層的觀眾都有。以前很多小朋友會扯住衫尾偷偷進場去看。Priscilla雖未及經歷五十年代電影輝煌的歲月,卻從搜集及研究過去電影時了解更多。「當年大眾接受教育的機會不多,而電影便蘊含着一種『文以載道』的意義。基本上所有電影都帶有正面的意識,好人定有好報,壞人不會當道,當中亦包含一份人情味。」


《一樓風雪夜歸人》|1957|改編1952年的版本,從戰火燎天的古代改為軍閥橫行的民初。
《一年一度燕歸來》|1953|與「文武生王」新馬師曾及「丑生王」梁醒波合演。
《十字街頭》|1955|本土市井格調輕喜劇,加入社會諷刺元素,透過電影文以載道。

《紅菱血》|1951|芳艷芬早期電影代表作之一,鼓勵芳姐投身電影製作。

今次放映節目中有4部是未曾於資料館播放過的珍貴作品。Priscilla希望不論是芳姐的影迷,還是年輕一代都能透過這些影片,嘗試以不同角度在黑白兩色之中欣賞五十年代的經典,認識當年的電影文化和社會風氣。


《影畫早晨:芳姿綽約——水銀燈下的芳艷芬》
電影放映
日期:29/7-16/12
地點:香港電影資料館(香港西灣河鯉景道50號)
門票2/7起於城市售票網發售
展覽
日期:29/7-30/12
地點:香港電影資料館一樓大堂


圖片提供:香港電影資料館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