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們蜂湧前往的太子道西,在花季如此引人入勝,並不只因為行人路兩旁盛開的魚木樹花,還有背後與花樹尤為相襯的各式洋樓建築。

踏入四五月份的春夏之交,是落葉喬木開花的季節。毗鄰旺角鬧市的太子道西一段,魚木樹花一如既往地在兩旁行人路盛開,即使是平日下午仍吸引不少市民特意到訪拍照留念。雖然魚木樹花盛開的地方並不只限於太子道西,但太子道西上兩旁興建的各幢洋樓、教堂等簡潔平實的西式建築,卻是與黃白淡雅的魚木樹花最為相襯的路段之一。

太子道西早於1920年代開發旺角太子一帶時便已落成,由於當時的愛德華王子曾到訪參觀街道的興建工程,故街道名亦以他命名,曾名為宜華徑(Edward Avenue),後來改名為「愛德華皇子道」、「英皇子道」、「太子道」。後來隨著啟德機場一帶發展,太子道從九龍城延伸至新蒲崗、牛池灣一帶,並分成太子道東及太子道西兩條主要道路。如今的太子道西橫跨多區,起點為深水埗區的詩歌舞街,穿過太子和旺角東鬧市一帶,接駁至九龍城住宅區,路段因應所處地區都有不同的氛圍特色。

從旺角花墟沿著太子道西往九龍城方向行走,毗鄰花墟一帶大部分都是三四層樓高的「騎樓式」、上居下鋪的戰前唐樓,唐樓延伸興建形成有蓋騎樓,地舖大多是各式各樣的花店、麵包蛋糕店,無論任何時候到訪總是人頭湧湧,偶爾路邊或有一兩棵魚木樹盛開,剛好開在東鐵綫路軌旁邊,是乘客進入旺角東站前,能夠細心觀察的一抹風景。

一旦離開花墟和園圃街一帶走進加多利山下的九龍城區住宅路段,就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幽靜且遠離煩囂。兩旁行人路幾乎每走幾步就有一棵茂密盛開的魚木樹,行人路上紅土磚則散落著從樹上飄落的奶白花瓣。路段的住宅大部分都是只有10層左右的西式洋樓,早於1970年代左右興建,採用簡約的建築設計卻各有不一——英倫風的紅磚牆、綠白相間、藍白拼色等;而靠近窩打路道更有一座擁有90年歷史的聖德肋撒堂,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之一,教堂灰墨色的石牆前同樣開滿黃白魚木樹花。跨過窩打路道進入九龍城住宅一帶,路邊雖然沒有魚木樹花,卻仍有不同品種的步道樹點綴街道,感受另一種鬧市中少有的優雅氛圍。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