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1/2022

字在香港

#街道建築 #字體 #2022秋季號
有樓先,定有字先?

香港建築物種類繁多,不同年代及功能的傳統和現代建築,空間佈局及設計風格雖然䢛異,人們都會因應各自所需而用上不同的字體,讓字體出現了極多樣化的呈現方式和工藝美感,也透視出香港社會及經濟模式的變化。
中式宗祠、廟宇、果欄、市場、唐樓、商店;西式現代建築、轉角樓、工廈、公屋、街市等公共建築.....上面的字體既有實際說明及溝通功能,也建立起特定建築物本身的氛圍,甚至帶來一種文化上的連繫、聯想。


建築和字型二者共同構成了香港城市及街道的獨有視覺景觀,密集之外還有著複雜的文化及歷史底蘊。然而八九十年代後,不少唐樓、舊式樓宇、工廈等都因為老化或者工業消失而被清拆及轉型,香港街道景觀也隨之改變,而在政府近年全力清拆招牌及大廈外牆僭建物的政策下,仍然保留樓宇特色招牌及外牆字體的也賣少見少。


觀察字體在不同建築空間上的呈現方式,以至它們如何日漸淡出城市的視野,過程中不但會見到行業和經濟模式的變化,以至傳統工藝如何退路給更方便快捷的新技術,也突現出城市空間,特別是公共空間的設計及管理模式,如何由從前的開放,逐步走向規範化。

秋季號《就係香港》以字體為主題,從不同角度探討字體與香港城市文化的關係,當中展示了在不同年代的各類型功能建築上的字體運用。

訂閱詳情請按此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