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9/2022

城市裡的Humour Code

#人文專題 #攝影 #街道建築
生活在同一城市的人,或許都分享著一份相似的Humour Code。

一個街市紅色膠袋,能夠有多少種用途?下雨時或許可以套在頭上權當雨衣,坐在街邊梯級時又或可以放在地上充當坐墊。

你曾經過路邊角落,又或街角樹下看到停泊的車輛嗎?那麼你又有否看過那些車輛前堆疊著幾層雪糕筒,彷彿要把車輛徹底封住,好讓它不能出來,那麼別人也無法輕易進去。


若說起香港的街道特色,答案離不開繁忙鬧市中川流不息的車龍、舊區內衣服飄揚、七彩顏色的商住兩用唐樓,從前則是曾經掛滿霓虹燈牌的不夜之城、街邊鑊氣十足的熟食牌檔和售賣各式各樣商品的攤販。然而在居港至今近30年的藝術評論家John Batten眼中,香港街道特色在於那份生活智慧背後的獨特趣味。「香港人很少會周圍細看(look),但香港的街道是有一種獨特性。例如你會看到,他們會用平時封路的紅白色膠帶貼在地上,告訴別人這裡危險;還會把街邊水管想像成大象。」


「今次展出的照片是這兩三年間拍攝的,有一張是有個女人坐在食肆的隔板後食飯,我全程都沒有看到她的樣貌。想想這段時間,我們其實都沒有在城市中看到其他人的樣貌。」疫情下的香港,大家都身處在一份焦慮又悲寂的等待之中——等待疫情結束、等待重新開關、等待一切回復最初,然而在這片等待中,遊走城市之間還是能發掘很多有趣的畫面,以色彩和想像,昭示出一份希望。



“Recent Hong Kong Photographs” - John Batten @hongkongkey
日期:即日起至11月20日
地點:@pingpong129(西營盤第二街129號)
*開放時間請參考餐廳營業時間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