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7/2022

八十年代關我咩事

#人文專題 #80年代 #就係香港編輯部隨筆
有可能去Revisit 一個回不去的時代嗎?

今個夏天,《就係香港》實習計劃前所未有地招募了多達七位來自不同院校,不同學科背景的大學生,參與今期夏季號的製作,體驗雜誌資料搜集、採訪、寫作、編輯及印刷等過程。面對今期「Revisit Rethink Redefine 1980s大時代」這個主題,對於這班千禧世代來說,最困難的任務可能是如何去了解一個他們只能從google去搜尋,或者只能聽父母長輩或其他人複述的年代。


有人說:「我們這些沒有親身經歷過八十年代的新一代,能懷念八十年代嗎?抑或我們在幻想八十年代?」

有人說:「人無法踏進同一條河流兩次。風光無法複製,也不必複製,只要我們記得而且秉持著那些種種,便不負發光的那陣時。」

有人說:「人的意識無法透過遺傳基因有效傳遞和繼承,所以我們才需要在過去的經驗中追憶,把從前的思路濃縮地再走一遍,當中記憶和情感產生的共鳴,令我們感知在身處的年代各自並非唯一的存在。」

有人說:「懷八十年代的舊是一股浪潮。浪潮有升漲、會散退,我卻覺得,誰都不曾真正遠離過八十年代的影響。」

有人說:「比較過去與現在,找相異且更優勝之處、或找相同,是我們看回憶和歷史的慣性。但怎樣看待八十年代,例如同輩們的懷舊與我的不聞不問,總是成長環境提供被動選項,我們再主動選擇。」

也有人說:「我生於2002年,2020年成年,和八十年代的距離是無法倒退縮短的四十年。但惟獨『八十年代』,我才能夠跨越時空,以學生的身份與父母肩並肩地站在一起。四十年後,若然我的子女圍著我要我說成長時期的趣事,我能夠像父母一樣,真心地愛著我的時代嗎?」


以「八十年代,關我咩事?!」主題,我們邀請了多位實習生用文字及mindmap「分享」他們對只能耳聞未能目睹的八十年代的想法。有人擁抱也有人冷感,更重要的是過程中他們如何認識父母一輩所走過的時代,如何連結自己和不同年代不同想法的人,理解自我和社會價值的異同,從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無論生於哪個時代,自己是誰,如何存在都是大問題。亢奮的八十年代是too good to be true抑或nothing to evny都好,這一刻回望,若能明瞭當時即使美好(或不好)但未能意識好壞在哪裡;今日即使困難重重,但每一刻都懂珍惜,也是一種覺悟。一個城市怎樣去面對過去,往往決定了她在當下或未來要走的路。若干年之後,若你仍記得你活著的此城此刻,用感性去代入,用理性去思考,用意志去做選擇。無論哪個年代,都是黃金而璀璨的。按此訂閱2022夏季號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