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和字體,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從小時候學習執筆寫字認字起,那些看來像圖案的中文字,自此變成帶有意思的字詞,即使字體比較潦草,或者被遮蓋了一小部分,我們還是能夠猜出來。
學生時期總愛到文具店尋寶買筆,在那早已寫滿文字的試筆紙上繼續填滿空位。你通常會寫「我」、「你」、數字、歌詞、人名,還是隨意畫幾筆?看到剛好跟你寫同樣內容,又或字跡相近的人,你又可會好奇對方是個怎樣的人?即使學字的方式差不多,但每個人卻會有不同的字跡和書寫習慣,所以我們可以單憑字跡便能猜出誰給你留下的訊息、誰寫的文字。想起以前課堂上互傳的紙條,還有貼在家中冰箱上的便條紙,在智能電話還未發達的年代,這些沒有署名下款卻也能猜到誰寫的文字,蘊含著一份熟悉和溫暖。
手寫字會隨著筆跡和寫法有所不同,即使是電腦字,也會有因應字型、間隔、大小的差異而呈現出不同的感覺。走在招牌、路牌、廣告林立的街道上,不少老字號店鋪仍擁有自己的特色招牌,甚至專門找來「書法佬」幫忙題字;不同年代的路牌也會用上不同的電腦字款,一看便能分出新舊。除了建築物和路牌上載有文字,即便是街頭小巷的牆壁、公廁廁格門板、巴士座椅後背,也是市民發揮創意、宣洩情緒的地方。那些文字或許不合文法邏輯,字型或像塗鴉,卻能從文字一窺他們書寫當刻的感受,讓文字成為情緒的載體。
「城市裡有好多不同的字體,有些一看到便會讓人想起某個地方;有些文字和字體亦會隨著建築物清拆而消失。」@citywording 長期收集在香港城市觀察到的不同特色文字和字體,在今次的字體展中創作了一份《見字圖鑑》,以蝴蝶昆蟲比喻特色文字,更為它們分類分科,讓觀眾能夠像尋找各種特色昆蟲般,發現這個城市內的不同特色字體。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傳意設計研究中心 @hkdi.communicationdesign 與梯級 @typeclub.hk合辦的「見字_ _」展覽,展出三十件由設計業界人士以至學院師生所創作的藝術品,演繹他們各自「見字」的想像,或能帶你重新思考文字字面背後的意義。
《見字_ _》展覽(免費參觀,需預約)
日期:即日起至7月20日
時間:上午9 時30分 至下午3 時30分(逢星期二及公眾假期休館)
地點: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傳意設計研究中心(香港新界將軍澳景嶺路 3 號 A810室)
Follow Us
︎
︎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