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989年中銀大廈落成之前差不多整個八十年代,全港以至全亞洲最高的建築,是1980年正式茖成的灣仔合和中心。圓柱形的大樓跟當時仍然保留大片唐樓建築的灣仔舊區形式新舊強烈對比外,也儼如巨人歌利亞空降,彷彿要為在中環以外,將灣仔商業區即將發生的變化烙下印記。1981年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被拆去,以改建為Norman Foster著名的後現代建築; 翌年英軍用地美利樓清拆(原件後來在赤柱重組),原址賣地後築起了後來的中銀大廈。兩者都成為香港新一代地標。加上交易廣場和金鐘力寶中心(前稱奔達大廈)兩座雙子式大樓,統統都模塑出八十年代香港進入全城化大都會的形象。
在清拆傳統市中心的舊建築以外,在當時新發展起來的填海區或新市鎮,也陸續出現規模宏大的巨廈或大型屋苑。全球最大型多層式物流工業大廈—葵涌亞洲貨櫃大廈,以及新界最大型的住宅屋苑沙田第一城,都在八十年代落成。前者標誌著香港建築及物流業在八九十年代的光輝一頁,後者則成為日後本港自給自足私人住宅社區的階模之一。即使是公路建築,1980年落成的山道天橋,不但是市區最高行車天橋,也成為本地最重要的都市建築奇觀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