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60年代中餐館隨著淘金熱開始在美國舊金山出現。到20世紀初期,美式中餐除了已開始融入當地人的家庭煮食,有的轉型成有表演秀的俱樂部。早期的北美移民以開礦伐木或鋪鐵路的廣東移民為主,故中餐館也主要是廣東口味。早年當地的中式食材十分有限,中餐館廚師便東拉西雜切成碎絲炒埋一碟,名菜「雜碎」由此而來,更成為當地人眼中的中式食物Icon(Chow Chop Suey炒雜碎發音也源自粵語)。
由旺記以至當地主打廣東點心的中餐館,或許是最早把港式平民飲食口味帶到外國的例子。當美式中餐仍然或多或少帶著異國情調,倫敦中餐館卻走authentic路線。但對異鄉人而言,一口一口吃下的都不再只是食物本身,更是這些年無以名狀的甜酸苦辣。插畫師 Pearl Law @pearlperoni 以繽紛的色調畫出中餐館餐桌上豐富的菜式,呈現美式和英式中餐的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