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提供:John Wu(左); William Furniss(右)

20/05/2022

清潔龍和垃圾蟲

#人文藝術 #本地設計
全身青綠色、眼大大、身穿藍色工人背心、頭上頂著紅色頭冠的「清潔龍阿德」或許大家都相當熟悉,甚至在2016年成立了自己的個人Facebook專頁,總是緊貼著時事熱話發展「扮演」不同人物角色,提醒大家注意衛生保持清潔。若細看清潔龍阿德的介紹,會看到他說自己是「清潔龍」的小粉絲,那麼「清潔龍」到底是誰呢?阿德的「前輩們」又有誰呢?

清潔香港運動早於1948年便已展開,在五六十年代期間不定期在地區推行清潔運動,並首次推出宣傳吉祥物「平安小姐」,提醒市民注意個人衛生、預防蚊蟲鼠患,更會在各徙置區舉辦「平安小姐」選舉,選出真正的「平安小姐」擔當宣傳環境衛生意識的角色。到了七十年代,清潔香港運動在時任港督麥理浩爵士的推動下規模變得更為龐大,並配合展開教育宣傳,以應對當時難民潮下不同住屋環境以至全港社區的惡劣衛生情況,創作出不少經典廣傳的海報設計、宣傳標誌等,如比喻在街上亂拋垃圾的「垃圾蟲」、身穿黃紫連身裙的「清潔小姐」、以「一雙怒目而視的雙眼」作爲警告的標誌——到了九十年代才交由「清潔龍」家族(包括清潔龍、沙灘龍、郊野龍、小清、小潔)取代退休的「垃圾蟲」成為新一代宣傳物,而來到2016年則交由廣為大家熟悉的「清潔龍阿德」接棒。

七十年代創作的「垃圾蟲」同樣是全身綠色,身上另有不少紅點,配上眼罩、尾巴、尖牙,營造奸狡調皮的感覺,顏色造型均與「清潔龍」甚為相似,可以說是「清潔龍」的祖先前輩。這個看似簡單卻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擔任吉祥物長達二十年、家喻戶曉的「垃圾蟲」角色是當時擔任政府新聞處藝術總監許敬雅(Edward Arthur Hacker)所設計,前後更花了近一個月時間,繪畫超過300份草稿。許敬雅的名字當時雖並未廣為人知,但他爲港府設計的22年期間,除了經典的「垃圾蟲」角色外,亦設計過不少通用郵票、海報刊物和其他運動標誌。

許敬雅熱愛香港歷史和文化,退休後選擇繼續留在香港定居,直至2013年於香港與世長辭。若細看他退休後的個人創作,亦能看到不少傳統特色和香港本地元素,如門神、麒麟、清朝滿族的旗頭「格格」頭飾和服飾、擔挑、維港上的帆船渡輪、外牆爲一個個圓形的怡和大廈建築等;亦曾參與舉辦歷史展覽和出版著作,分享他有關香港的收藏品和插畫創作,如《香港歷史明信片》、《許敬雅的香港》、《許敬雅的灣仔》、《香港賓客簿:歷史名人錄》等等,透過創作紀錄了他半生於香港的各種觀察和回憶。




《Arthur Hacker個人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7月10日(逢星期一休息)
時間:下午5時至晚上10時
地點:乒乓城 @pingpong129 (西營盤第二街129號)


圖片提供:John Wu
圖片提供:@pingpong129
圖片提供:@pingpong129
鳴謝: 香港視覺傳意資料館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