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2022

怪獸大廈

#街道建築 #社區故事 #鰂魚涌
當社區變成鬧哄哄的景點,又再回歸平靜,有多少人發現當中的變化?

從鰂魚涌地鐵站步出,沿著英皇道的彎位向太古城方向邁進,斜前方那堵「高牆」或許是不少人對鰂魚涌的第一印象——更準確的該說是內裡呈U型的「怪獸大廈」,或許是不少非東區居民首次踏足鰂魚涌的原因之一。數數看,距離《變形金剛4》以怪獸大廈取景拍攝已有超過八年光景,從前成為拍攝勝地的天井亦早已封上圍欄,避免遊客危險攀爬拍照,建築內亦貼著告示呼籲市民尊重居民生活。


「怪獸大廈」是坊間贈予的暱稱,實際上卻是五座相連興建的商住混合式樓宇(Composite Building),分別是益發大廈、益昌大廈、海山樓、海景樓和福昌樓——樓下是商舖,樓上則是住宅,五幢大廈呈W字型排列。這種商住兩用混合式、樓宇相連的設計,都是六七十年代常見的建築特色,同時提供住屋和經濟空間,應付當時人口增長對住屋的需求,以及日益繁盈的輕工業經濟活動。


樓宇中間空出兩個天井位置,除了是符合當年的建築物條例對大廈窗戶和通風等限制外,亦為住客提供了一片公共空間和聚腳地——不時會見到居民坐在天井旁有瓦遮頭的位置閒聊打牌;天井兩旁則是商舖林立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服務居民為主,如文具店、髮型屋、洗衣店。


建築學者成美芬多年來一直研究香港的「巨廈」混合式建築,早在電影取景拍攝前便不時到怪獸大廈實地考察,她憶述2013年的天井平台位置曾擺滿地攤,兩旁的食肆更像社區食堂般,為區內有需要的居民派飯。自電影上映後,天井從社區公共空間演變成遊人打卡勝地,更吸引新型咖啡店把握商機進駐,與旁邊的舊商鋪違和地為鄰。如今熱潮過去,加上疫情打擊之下,天井早已變成人流稀少的空間,跟普通住宅大廈無異。


對於居民來說,回復寧靜未必不是好事,但昔時熱鬧的地攤也不復見。站在天井位置抬頭張望,原應看到被「怪獸大廈」樓宇框著的一片長方形天空,也冒出了一幢新建築樓頂。「怪獸大廈」本身多年來雖無太大改變,旁邊的社區及人流卻一直在變化。這抹特色風景又能在這個社區之中持續多久呢?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