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九龍,在哪裡?

1967年的香港地圖上,細心留意的話會看到「新九龍」三個字標示在鑽石山、九龍城和牛池灣上方。原來新九龍真的曾經存在。這個被遺忘的名字,其實是1937年時,港府為了增闢市區用地,而特意開發由界限街以北和九龍群山以南之間的地帶,即現時的九龍城、九龍塘、深水埗和茘枝角等地區(但不包括昂船洲)等,為了區別原來界限街以南的「舊九龍」而如此命名。1968年後,政府重新劃分10區,新舊九龍的區分日漸消失。八十年代後,隨著代議政制出現,香港被劃分為十八區,逐步塑造現時的社區。


香港的社區劃分一直隨著城市規劃而變化。地圖上的啟德機場被土瓜灣、九龍城、新蒲崗和九龍灣等地區圍繞,乘著飛機在市中心降落,曾經是獨一無二的體驗。 1998年啟德機場停用後被當局重點發展成啟德發展區,既有郵輪碼頭,也屬於「起動九龍東」計劃一部分,理應潛力無限。然而區內建設不同步,加上外圍都被大型行車道路環繞,即使有港鐵啟德站接通區外,卻缺少和附近社區的聯繫。

毗鄰啟德的社區面貌也正快速更迭。牛池灣村寮屋區將在不久後被收回,而土瓜灣和九龍城的重建亦隨著屯馬線開通步伐加快。上月底公布的九龍城重建項目主地盤毗連衙前圍道、賈炳達道、龍崗道和候和道,估計涉及約1,600個住戶及140個商戶。雖然九龍城在宋皇臺站啟用前一直沒有鐵路直達,但這裡的街道向來十分熱鬧,商住模式混合的唐樓群令社區內的居民能十分方便買到一切生活所需,更吸引不少人跨區前來買菜。居民和商舖的關係緊密,不難看到老街坊和店主在閒話家常。重建後,九龍城的社區能保持現在的生命力嗎?



1967年香港地圖上的新九龍,隨著經濟起飛而生機處處。不同的社區隨著城市規劃新舊交替,有的被重新賦予活力,有的卻因種種原因由盛轉衰。香港一直以來都從變幻中走過來,社區和社區之間從來就沒有一條清晰的線劃分。在10年甚至30年後,大家心目中的新九龍又會是在何處?又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