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開疫情晚市限制不提,晚上若想跟朋友一起找個地方吃宵夜,你能想到哪些地方?24小時營業的麥記、7仔?大學附近的大排檔、糖水舖?還是荃灣路德圍、屯門龍門居等地的「宵夜街」?
相比台灣、泰國等夜市盛行的地方,在香港晚上10時後能夠吃宵夜的地方著實不多,加上疫情蔓延的這些年來,晚市堂食限制朝令夕改,不論ABCD類食肆,營業時間一改再改,晚上6點、10點還是12點,或許連餐廳老闆員工也在默默適應習慣——不少地區過了傍晚七八時的放工時段,更像寂靜的死城般。儘管如此,部分地區小食店林立的「食街」,在疫情下仍舊人頭湧湧,在沒有堂食又或餐廳須於10點前關閉的日子充當著重要角色。
毗鄰屯門河的龍門居食街,是屯門街坊一向在晚上購買小食的「宵夜街」——短短一段行人路,兩旁卻開滿各式各樣的小食店,出售蠔餅、滷味等潮州打冷小食、台式手抓餅和手搖飲品、日式串燒小食、燒賣魚蛋等港式街頭小食、搭配林林總總的糖水店……不論疫情前後,各間食店前總會排著長長的人龍,街坊能夠到不同店鋪點購喜歡的小食,帶著大大小小的紙袋膠袋到附近的公園或屯門河畔進食,又或直接拿回家中享用。
以往晚上學校活動結束、下課下班後能跟朋友坐下吃點東西的地方還能去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或者中環、旺角、火炭等地區的大排檔、糖水舖;而在疫情前,新年期間深水埗還會有「桂林夜市」,而「青衣戲棚」亦一年舉辦兩次,讓市民得以感受在街上邊閒逛攤檔、欣賞節目表演,一邊購買各種特式或傳統小食的夜市氛圍。雖然近年大排檔、小販攤檔等逐漸減少,然而近年除了部分地區的「宵夜街」,部分屋邨街市亦會設有熟食區,有的營業至凌晨一二時,為附近屋邨居民提供宵夜選擇。假如疫情過去,生活回復正常,香港的宵夜文化又會否如何轉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