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7/2022

人人身上都是一個年代(上)

#人文專題 #80年代
說起八十年代的香港,在你腦海浮現的字眼可會是「樂壇黃金時代」、「魚翅撈飯」、「尖東夜蒲disco」,抑或「馬照跑舞照跳」?常說一個時代是由無數人的人生交織而成。與其同大家重覆聽到悶的主流歷史敘述,不如帶大家走進我們辦公室,看看我們同事們心目中能代表香港八十年代的事物?

八十年代,是同事F由學生搖身一變成為周身刀張張利的秘書小姐的那些歲月。音樂盒和口袋速記字典,代表著那個年代她由學校投身到社會的轉變階段。仍然運作良好的音樂盒,播放著經典流行英文曲Yesterday Once More。因為是純音樂,當年湊錢買下的中學好友們興許也沒有深究原曲歌詞的意思:

Those were such happy times
And not so long ago
How I wondered where they'd gone


畢業後,她當上了秘書。當時秘書這個職業十分吃香,坊間有不少秘書課程可以報讀。除了要有良好的英文能力,秘書還要具備速記和打字的技能(當年辦公室普遍還是用打字機,一打錯便要重新來過)。要當上秘書,就得把這本口袋速記字典上對應不同英文生字的「鬼畫符」通通背下。隨著後來具備錄音功能的電子器材普及,這本口袋速記字典亦悄然退場。音樂盒和速記字典,由簡單的旋律到艱澀難懂的文字,代表著只要肯付出青春,就能多勞多得的八十年代。


而對龍生來說,代表八十年代的莫過於是他由1986年開始,在《新報》斷斷續續出版了六年的《社會實錄》。八十年代開始,廣告商開始關心報紙的讀者質素,而不止是銷量。而要有高質素、有消費能力的讀者群,報紙就要有優質的內容。「以相片觀照社會,藉文字引發關懷」是《社會實錄》的宗旨,以專題跟進的方式深入探討當時社會大環境下,個體的生活情況。在那個一片歌舞昇平,看似人人都可以錢搵錢的年代,真的是人人幸福?由缺乏保障的底層勞動者、年華老去的流鶯、有特殊學習需要兒童的照顧者,到苦心為下一代計劃移民的母親,透過書寫這些個體所折射出的大年代,在陰影下更具真實的觸感。讀著卻又發現專題裡的那些人那些事,在今日不少依然存在於我們城市的暗處。節錄一小段:

…只是,他們畢竟已屆入暮之年,明天安定的生活,應該是他們勞動半生後可以享有的罷!可是每逢跟他們打照面,老耆們冷漠的眼神像告訴我:明天?今天還沒有過完呢!

每人都說著不同的八十年代。即將出版的夏季號,和大家踏上一次「八十年代主題旅行」,演繹不同人眼中的八十年代故事。訂閱詳情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