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1/2022

灣仔錫克廟

#歷史遺產 #灣仔 #宗教多元
「這裡的大門,任何時候都會為所有人打開。」

你曾否路經一些不同宗教的廟宇、會堂,想入內參觀看看,卻又因不諳他們的傳統和文化而卻步,只好在門外觀看建築特色作罷呢?


香港擁有宗教自由,除了較主流的宗教如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和回教外,還有不少宗教如孔教、印度教、錫克教和猶太教等等。在多元宗教的環境下,香港亦擁有不同種類的宗教處所,包括教堂、修道院、清真寺、猶太會堂、寺、廟、庵、道觀及道場等。這些處所不但是舉辦宗教活動的地方,亦是凝聚信眾的地方。而不少宗教處所亦因其歷史價值和建築特色,而先後被列入香港法定古蹟或評為不同級別的歷史建築,如九龍佑寧堂、些利街清真寺、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錫克廟等。然而對於非信眾來說,即使曾經耳聞這些法定古蹟或歷史建築,或許都甚少會貿然進入這些宗教場所,最多只會在外圍遠觀欣賞。那麼這些宗教場所,除了為信徒服務外,與它們周遭社區又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上周二(8/11),位於灣仔司徒拔道及皇后大道東交界的錫克廟,在歷經五年重建後重開。重開的新聞把廟宇帶到市民視線之內,有些人驚覺原來在灣仔鬧市旁邊有著全港唯一一座錫克廟。錫克教早在19世紀英殖時期便引入香港,及至1901年,擔任駐港英軍的錫克教徒在灣仔興建了第一座錫克廟,為信徒提供了一個聚集交流的「社區中心」——這種白色的廟宇多年來一直擴建,除了提供朝拜空間和膳食廚房外,還有幼稚園、圖書館、住宿,更會不時舉辦活動。2018年,舊錫克廟拆卸重建,原址興建的新廟宇沒有了原本的大圓頂設計,但面積卻大了5倍。樓高四層的新錫克廟保留了原有設施,但換上光簇新的裝潢,配以鮮花裝飾,並採用更多自然光。


錫克教信奉人人平等,不論性別、種族、宗教等,都歡迎所有人進內廟內交流、分享食物、參與活動。廟宇同工每日凌晨4點半開始便供應免費膳食,直到晚上約8點,期間所有人都可以進入「Langar」(食堂)之中,坐在地上共膳,意旨眾人平等、平起平坐,而廟內員工更會不時拿著盛著食物的桶走到民眾面前,為他們添食,有員工說:「我們不會問你是從哪裡來;在這裡,我們都是在同一個社群之中。這裡的大門,任何時候都會為所有人打開。」即使在廟宇重建期間,他們亦在舊建築內另覓一個較細的場地,堅持每日提供免費膳食,而食堂內有男有女,有老有幼;有香港本地人、有剛來香港不久的信徒,亦有在香港土生土長、能說流利廣東話的信徒;有些人在附近上班工作過來休息,有些則是在課堂之間的空餘時間,過來朝拜和吃飯。


赤腳走在廟宇之中,即使你的打扮看起上來跟信徒格格不入,但每一個迎面而來的人都會跟你點頭微笑打招呼。你會看到信徒們捧著地拖掃把清潔廟宇走廊和樓梯、在食堂內跟久沒見面的朋友閒聊近況、在祈禱廳前幫忙分發小食、為你詳細解釋廟內的設施、傳統禮儀......在這個宗教場所之中,他們建立起一個社區,亦歡迎著更多信徒和非信徒,在灣仔半山一隅共享一片開放平和的空間。

圖1-2:分別為重新開放的新錫克廟及重建拆卸前的舊錫克廟外貌
圖3-4:分別為新舊錫克廟內的祈禱室
圖5、7-8:錫克廟內的Langar食堂每日供應免費膳食,有飯、咖喱、甜粥,甚至甜品小食;信徒及非信徒皆可進內坐在地上共膳,員工會不時走來為每人添食物
圖6、9-10:錫克廟重建後面積大了5倍,亦換上簇新的裝潢配以鮮花裝飾,有婦女會自發在大堂幫忙打掃清潔,時刻保持乾淨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