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2/2022

亞洲藝術文獻庫

#文化藝術 #上環 
舊唐樓之間的現代藝術圖書館。

荷李活道古玩古董店林立,雖有車輛間或駛過,街道仍流露著一股恬靜氛圍。位於荷李活道之上的亞洲藝術文獻庫(Asia Art Archive, AAA),能從玻璃窗俯瞰四周包圍的唐樓和各幢特色天台,這裡沒有一件件的藝術藏品,卻管理著來自亞洲不同國家地區的藝術家、策展家們過去創作手稿、策展的各項材料和文件等,而經過六個月的翻新工程後,如今的AAA不只增加儲藏文獻的空間,同時劃出位置改建成一間藝文圖書館,陳列有關亞洲藝術史的參考書籍、過去藝術展覽目錄、獨立藝術家的小誌創作等,另更設偌大的閱讀空間和寧靜的學習空間,並定期舉辦配合新館藏系列的主題展覽。


「很多人聽到『亞洲藝術』會以為我們會收集藏品,他們都看漏了後面『文獻庫』三個字。」館藏總監Elaine笑說。走進AAA,映入眼簾的不是像博物館般陳列的藝術品,而是分門別類放在書架上的參考書籍和文件箱。東亞國家如中日韓等地的知名藝術家,固然自有博物館會收藏他們過去種種的創作,然而亞洲範圍廣闊,各地還有很多「invisible」未被留意的藝術家和他們的藝術概念或作品。「我們就是去找這些invisible的主題,填補那些空隙,還有那些本身很難archive的藝術作品,如performance art(表演藝術)。」近日舉辦的《群策群學》展覽,便與雅加達基層辦學藝術團體Gudskul合作,其中一件作品乃是透過拍攝不同形式的錄像,如Tiktok、訪談影片等,去記錄他們聚集在街頭所表演的「藝術」。


AAA的藝文圖書館內獨立分隔了一間Hong Kong Room,集中擺放與香港有關的各樣藝術文獻。「雖然我們是做亞洲藝術,但始終我們set foot(落腳於)香港。」Hong Kong Room內特別收集了一批「Independent Initiative File」,專門為較小眾的獨立運營藝術機構或藝術家建立他們的文獻庫。「不是每一個藝文機構/空間都能夠像Para Site(藝術空間)一樣能出版自己的刊物,但其他都有很多物料值得保留,例如過往的C&G(藝術機構)現在已經搬到外國,還有以前位於上海街的活化廳(實驗平台),當時搬離原有地址時便將他們的藏品交給我們。」小至當時舉辦活動的宣傳卡上精心設計的畫像,大至整套出版刊物,AAA像是把大大小小的拼圖碎片找出來,再拼湊填補那幅沒完成、仍在擴展的「亞洲藝術」拼圖。


「亞洲藝術的文獻庫落腳在香港,其實我們的定位是獨特的。」去年開幕的M+博物館同樣以「亞洲視覺文化」為定位,和AAA兩者展現的,卻又是如此不一樣的「亞洲藝術」,互相拼湊下,也為亞洲視覺藝術這幅拼圖帶來更立體的視角。


亞洲藝術文獻庫 @asiaartarchive
地址:香港上環荷李活道荷李活商業中心11樓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六 早上10時至下午6時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