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來,我們踽踽前行,在人手和資源的緊絀下,每一步走來都不易,有時甚至會抱著將每一期當作最後一期去做,不讓自己將疲累當作借口而鬆懈。幸運的是,每一期季刊出來,無論主題或質素是否如他們期待,朋友們、讀者們、以至發行商及零售書店,每次都對我們投以信任,且予以支持。


更幸運的是,《就係香港》的讀者層面,包含著不同年齡、界別、性格和興趣。雖說紙本已非媒體主流,在空間和時間都極有限的香港,他們仍然願意把這份每期近三百頁的紙本帶回家去。如果說《就係香港》是近年雜誌及出版界的異數,一切其實來自大家對於這個地方的情感。


就係香港的屋仔logo,設計意念源自本港街頭巷尾的水掣位置圖,雖然記錄的是尋常食水或鹹水街井位置,卻有變化多端的組合形式和位置分佈。水務署近年早已用數碼系統去取代這些屋仔標誌,但只要細心去看,還是可以在城市不同角落找到它們的蹤跡。一如香港故事,只要繼續發掘,仍然會發現它們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