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公岩村不顯眼、不就腳。依山而建、高低不平的寮屋區,無論筲箕灣區外或區內人,都甚少會走到阿公岩村,即使在旁邊的工廈上班,亦不會貿貿然擅闖民居。寮屋區外還有兩座小廟,幾幢七零八落的工廈,統統自成一角在山坡上。上世紀六十年代當筲箕灣開始重新規劃,阿公岩村卻儼如是被遺忘的區域,寂靜無聲,與五分鐘路程之隔、食肆林立的東大街相映成趣。
根據1841年香港開埠後的首個人口統計,當時阿公岩人口有200人。早年不少香港歷史資料,把筲箕灣東一大片範圍統稱為阿公岩,可見當年阿公岩在筲箕灣的位置舉足輕重。多人聚居之地才會有廟宇,單單是阿公岩內,已有兩座罕見的玉皇寶殿與福德廟,可見這範圍曾經是興盛的小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