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鐵綫過海段過兩日便通車,沙中綫計劃的東西走廊和南北走廊項目終於分別落成,對新界東北一帶近132萬的居民而言,過海段開通會帶來什麼大改變?
東鐵綫過海段將從原先的終點站紅磡站延伸至會展站及金鐘站,是繼荃灣綫、將軍澳綫及東涌綫後第四條過海鐵路,亦是首條直接連結新界東北至港島中區的鐵路路段。在此之前,新界東北居民需要先在九龍塘站轉乘觀塘綫,再在旺角站轉乘荃灣綫至金鐘或中環;到去年六月屯馬線全線開通,乘客能選擇到鑽石山站或何文田站才轉乘觀塘綫,省卻轉乘多一條路線的時間;隨著過海段落成,乘客便能搭乘東鐵綫直達會展和金鐘。
但對乘客而言,是否選擇搭東鐵綫過海,或許還有不少考慮因素。自12卡車轉為9卡車後,車廂會否變得更擠迫?繁忙時段需要等多少架列車才能勉強擠上?在大圍站月台轉乘時,又會否更擁擠侷促?連同等車時間,搭乘時間又是否真的會縮短很多?
選擇什麼交通工具,有時並不只時間考慮;轉乘次數、等待時間、上落車位置、舒適度(有沒有位坐?會否很擠迫?)、車費、個人喜好等……現時在平日早上繁忙時段或碰上趕時間的日子,不少上班族會選擇先乘搭東鐵綫或屯馬線到紅磡站,再轉乘過海巴士,能避過紅隧入口瓶頸位的堵塞交通,而從紅磡到銅鑼灣只需要7-8分鐘時間——無論是前往港島中區、西區、南區,總有多條巴士路線選擇,繁忙時段班次更是非常頻密,幾乎一架巴士剛上滿後離站,下一架已在車後等著;不少地區早上和傍晚更有特快巴士班次,行經東隧或西隧,短短30分鐘內便能從新界到達港島,還能在車上多睡一會。即使不是繁忙時段,喜歡沿途欣賞車外景色、習慣邊坐巴士邊看書或拿出電腦工作、希望直達區內不同街道的居民,或許更享受過海巴士的體驗。
過海段落成後,原有的巴士路線或會因乘客驟減而減少班次、調整行車路線甚或取消——目前從紅磡收費廣場開出前往灣仔及中上環的301號隧巴便已落實取消,運輸署更預計將有八條過海巴士路線會因過海段通車而調整,包括觀塘的101線、深水埗白田邨的104線、何文田的109線、彩虹坪石的111線等。假如這些路線真的取消,原來乘坐這些巴士線的乘客,便需要改乘港鐵前往港島。
隨著鐵路2.0計劃即將完成,港鐵覆蓋率大大提升,但也令其他交通工具包括巴士、小巴的生存空間逐漸縮小。 香港一直講求快捷效率,但會否因而犧牲了不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