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2022

遮打填海計劃

#城市規劃  #維港  #2022春季號
由1852年的文咸填海計劃開始,百多年來維港海岸線多次變化,塑造了今天我們眼前的維港景觀。而在歷來多次填海中,不得不提於1890-1903年之間,由遮打爵士提出由西區堅尼地城一路填至灣仔一帶、十九世紀以來本地規模最大的填海工程。在中區遮打花園內,今日仍然可以見到1890年4月時填海動工時的紀念基石(基石原來位於中環木球會會所看台附近,於1983年移到遮打花園內)。

遮打填海計劃不但規模龐大,分七期才完成,大大提升當時已十分密集的中上環發展空間,也開啟了本地「移山填海」的模式——利用移平的山石作為填料,同時也為山多平地少的港島闢出更多土地,當時灣仔摩利臣山和醫院山上的海軍醫院都因而被移平。

城市隨著維港多次填海不斷擴展,兩岸景觀也發生極大變化,今日要回顧早年的維港景貌,只能從舊地圖或者一些早年的繪畫和攝影中窺見。由John Thomson和William Pryor Floyd兩位分別來自蘇格蘭和英國的攝影師於1868-73年之間拍攝的圖片,成為維港早期發展最重要的影像記錄一部分,讓人看到當時那個仍以維港及海上貿易為發展中心的早年香港。

春季號《就係香港》以維港為主題,搜羅180年來各個不同階段的珍貴影像,重溫維港及香港的變化。

訂閱詳情按此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