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還未有網絡世界的年代,廣告創意主要體現在手工工藝之上。以往每逢中秋佳節,餅家紛紛提前在門外搭建幾層高的綵燈牌樓,招徠客人訂購月餅——大同老餅家自1943年開店,60年代起至今每年都會在中秋搭建綵燈牌樓,掛上花燈、燈泡、六角宮燈等,與外牆上的霓虹燈牌相映生輝,令元朗阜財街也換上一抹特色風景。元朗雖然是多家本地老餅家的發源地,但仍然保留中秋綵燈花牌的卻只此一家。


如今大同老餅家的中秋綵燈牌樓只有一層高,正中央的橫樑上以書法字寫著「大同月餅」四字,兩旁樓柱上亦有一副對聯揮毫,分別寫著「元朗第一家」和「歷史譽香江」,而製作綵燈牌樓的師傅不只需要書法功夫了得,更需要精通畫藝,配合不同主題題材,繪畫花卉圖紋、風景畫、神話圖等。雖然今日的綵燈牌樓只是保留作為一份傳統特色,無需再在眾多招牌之間爭奇鬥豔,但牌樓依然採用金漆門拱,橫樑上亦有兩隻金漆木雕,用上大金大紅的豔麗色彩,為阜財街增添不少節慶氣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