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2022

當搭鐵遇上藝術時

#文化藝術 #鐵路 #公共藝術

金鐘站港島線月台上的幾個大型QR Code,你有無嘗試掃描一下看會彈出些甚麼呢?又是廣告嗎?

平日在地鐵月台等候列車、搭乘扶手電梯往來車站大堂和月台、跟隨人流橫越轉乘站長長的走廊時,你或會留意到大大小小的廣告LED燈箱,一兩個月後又會換上新裝。在這些廣告燈牌以外,你又可曾留意過那些長期擺放在月台上的雕像擺設、懸垂在天花頂的吊飾裝置、或者嵌貼在牆壁上的畫像照片?


早於1998年港鐵便開始在各條路線車站不同地方擺放藝術品,創作人有本地有外國,亦有些作品從車站所在地區的特色出發,甚至與一些藝術機構合作。現時沿港鐵各條路線的藝術品數量超過八十件,種類亦繁多,而港鐵佔全港公共交通使用率超過40%,每日平均有390萬人流,設置於車站的藝術品,照道理是公眾最容易、最近距離接觸藝術的地方,跟博物館和藝術館性質不同。


然而,在灣仔站的大型藝術作品附近駐足,眼看一批批乘客從列車上魚貫而出,即使並非繁忙時段的行色匆匆,卻只有一兩個乘客會短暫地把視線停留在藝術品之上;遊走於調景嶺站,觀察那些參考調景嶺區昔日建築物而設計的特色座椅時,會發現安座其中的人其實沒有任何途徑獲悉這些座椅的由來或設計意念;從中環站走到香港站,偶然又會發現巨型廣告把牆上的陳餘生畫作覆蓋;而紅磡站月台上的雕塑、金鐘站樓梯間的巨形QR Code、旺角站扶手電梯之上的金屬裝置等等,又有多少人理解當中藝術構思?


每日路經的廣場、車站都是市民大眾的日常活動空間,運用得宜,也是讓大眾接觸藝術的途徑之一。如何展現貼近社區生活、引起共鳴的創作,並佈置在適合位置,配合足夠的說明,才能吸引市民在搭車或等車途中佇足欣賞,讓藝術融入生活當中。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