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枱食飯,原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年踏入12月,在wrap up一年的經歷和成果之時,亦是和親人歡聚的日子。疫情已差不多延及四年,數不清的日子都在疏離和焦慮當中溜走甚至虛度了,這兩年又接連送別親友到海外...原來以前和親人同枱食飯的團聚時光,已經不再是日常。
無論中西,無論是節日或平時,家庭聚會family gathering就等於是共享美食的時光。在傳統華人家庭,過時過節總少不了自家炮製各種應節食物,冬至和除夕夜更是重頭戲,也是媽媽和嫲嫲們大展身手的日子,下廚的過程也帶來親人間平日難得聊天的機會。
然而當三代同堂大家庭逐漸縮細為小單位的核心家庭,代代承傳的家庭食譜也隨著家中廚房的面積愈發壓縮而漸被遺忘,加上生活的節奏不斷加快,到頭來索性都不煮了,上酒樓館子吃飯成為造節的日常。再後來,就連酒樓食肆三代同堂的光景都愈發少見,而依然同枱食飯的那些,在嘈雜的環境下,亦往往各自各低頭玩手機,連貌合神離都說不上。
屋企人總是這麼近又那麼遠,而人總是容易忽略眼前所有的,或者執著於彼此的差異,直至日常無法如常,或者有了限期,才會想起要改變。但時光不會重返,人和事也不可能照舊重來一遍。如果遺憾真的難免,那下一次和親人同枱食飯,吃什麼或者在哪裡吃都好,就好好的,面對面,傾下計。
你和屋企人的下一次飯聚,會是何時?會吃什麼?又會在哪裡?
圖1: Onion Peterman @onionpeterman《XYZ同枱食飯之造節》(原刊於2019年秋季號《就係香港》)
圖2:《別告訴她》(The Farewell) ( 劇照由moviemoviehk提供)
( 詳情: https://extrafestival.hk/movie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