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2022

九龍城街市

#飲食生活 #社區故事 #九龍城 #街市 
街市於社區而言,有著甚麼象徵意義?

地攤墟市、市政街市、領展屋邨街市、超級市場,甚或近年冒起的網上超市平台,都是購買新鮮食材、糧油雜貨的地方,然而在大多人心目中,它們之間總有些許不同,如街市價格總比超市便宜,食材也更新鮮,但超市營業時間較長,方便上班族放工後仍能買餸…..無法想像一天地攤和街市徹底被超市和網購平台取而代之的面貌。


九龍城街市位於九龍城市政大廈內,連同大廈內的熟食中心、公共圖書館、體育館設施等於1988年落成啟用,位於區內三橫十一直呈網格街道的正中位置,地理位置而言相當方便。街市兩側為侯王道和衙前塱道,兩邊街道均店舖林立,一邊主要售賣潮汕食材,著名的潮發白米雜貨更是位於街市門口正對面,另一邊則是上海南貨舖,還有菜檔、肉檔、豆品店等散落在街市建築四周街道上;而在稱為「小泰國」的九龍城區,若是從街市出來再向前走一兩個街口,還會看見不少東南亞雜貨小店,專門售賣泰國、印尼等香料食材等。再加上九龍城街市一向以款式多、食材新鮮高質而吸引不少市民專程跨區買餸——來一趟街市和附近街道店舖定能滿載而歸。


政府於2018年提出《街市現代化計劃》,準備全面翻新四個市政街市,當中香港仔街市於2021年已關閉進行翻新,而九龍城街市亦是其中一員,需要全面翻新。近日市建局更宣佈「衙前圍道/賈炳達道」重建項目,計劃於2030年在區內重置九龍城街市,選址賈炳達道公園,即九龍城區的街尾一側,相較原址沒那麼方便之外,新址四周的街道亦不如現在般地舖林立。對一向習慣到九龍城街市買餸的街坊而言,地理位置沒那麼方便;對現址街市附近的地舖而言,則需要重新調整生意模式;對九龍城區整體而言,則是整個市政街市和街舖結合互補文化的推倒重來,能否在新址重新建立,還是未知之數。

九龍城街市開業逾30年,街市內亦有不少開檔二三十年的檔主,甚至有年屆七八十歲的婆婆;顧客有的是居於附近唐樓的街坊,有的是從太子道坐小巴過來的工人姐姐,也有的是跨區前來購買這裡出名的新鮮雞、牛肉和海產的熟客。然而8年後檔主會否搬到搬遷了的九龍城街市開檔,街坊會否特意走到公園那端買餸,他們表示有很多考慮因素,也言之尚早。

隨著屯馬線去年落成,九龍城區重建發展可說是無可避免。然而重建之下,又能否儘量保留這份維繫社區關係、傳統文化的街市生態,讓九龍城的「小泰國」、「小東南亞」、「小潮汕」特色得以保留呢?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