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2022

同渡過這盛世

#人文專題 #本地文學 #港產片

自由空間和人文情懷,造就了香港獨有的創作人,包括剛離世的作家倪匡和編劇羅啟銳。

由電影劇本到武俠到科幻小說,由五十年代來港到千禧年後封筆,由為謀生而筆耕一日寫幾萬字,同時創造一個影響無數華文讀者的衞斯理科幻宇宙,倪匡先生的腦裡在想什麼,相信是最多人想了解的。但無論他的科幻世界如何天馬行空,卻始終有著清醒嚴密的邏輯和世界觀,他本人的真性情也從來沒有掩藏過,或許很多觀眾未能完全聽懂他的廣東話,但從書中或電視節目上,卻沒有人不了解他對世情的洞察和智慧。沒有自由的創作空間,便不會成就倪匡這種奇人。


創作需要才華,也需要情懷。編劇羅啟銳多年來與導演張婉婷合作,在八十年代將移民的漂泊無根,在《秋天的童話》中通過船頭尺和十三妹的愛情故事打動人心; 透過《八両金》將早年華人移民回鄉的哀愁細膩描繪。到了九十年代的《玻璃之城》,黎明和舒淇的愛情故事串連起在火紅年代成長的一代人,如何與香港的命運交纏在一起; 2010年的《歲月神偷》則將他們父母一代人在六十年代經歷的香港以及堅韌精神,透過居於永利街的任達華吳君如一家人娓娓道來。每個故事都帶有編劇和導演本身的回憶和感受,也滲透著時代環境和人文情懷作底蘊。

羅啟銳的情懷,不是轟轟烈烈上天落地的那一種,他觀察入微而不冷漠,因為他總是在聆聽。在你身旁他會帶來溫暖感,不會煞有介事,但你知道他就在這裏。

永利街因為《歲月神偷》的成功而僥倖被保留下來,但曾經在那裡紥根的活字印刷廠和原來的街坊,大多被已搬走,舊房子修復得光鮮後也換了另一班居民。《歲月神偷》中描畫的家家戶戶打開大門守望相助的光景已不復再。


在《玻璃之城》,他把男女主角的骨灰,放進煙花,就在九七回歸之夜,在維港上空燦爛盛放,然後散落在這城每一角落。

多得這雨勢 ,將煙花撲毀,
才令我體會 ,凡事會枯萎。
多得這刹那 ,不小心脫軌,
遺憾才會令你, 珍惜得徹底。
同渡過這盛世,隨手都採到星火的美麗;
但我怎知道這份執迷 ,抱入來世 ,仍在你軀體。

當年《玻璃之城》的主題曲,林夕的詞,今天重溫,又會有什樣的體會?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