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尖東(攝影 Romain Jacquet-lagrèze)

《 最佳拍檔》(1982)
近期港產片票房再次熾熱起來,也令人想起八九十年代的熱鬧光景。而在《最佳拍檔》、《英雄本色》、《富貴迫人》和《緣分》等八十年代的賣座電影中,你又可還記得,影片中曾出現過那個時代的各類型新建築?
《英雄本色》一開場便見到Mark哥身在中環,而背景正是當時由Norman Foster設計的新匯豐總行; 落泊後的他,則在當時由貝聿銘設計的銅鑼灣新寧大廈外廣場為李子雄開車門。同樣由新藝城出品的《最佳拍檔》(1982) ,一開始便以尖東為背景,不少鏡頭巧妙地以玻璃幕牆的角落及反射鏡像,襯托許冠傑飛簷走壁的場面。當時仍在興建中的大型屋苑沙田第一城也成為電影取景的地方,許冠傑在不同樓座之間架起鋼索行走,身後密集的大廈窗台及綠色紙皮石外牆,突顯了大型私人屋苑的密度、高度及一致性。

中環滙豐總行(攝影 Tugo Cheng)

《 英雄本色》(1986)

《緣分》(1984)

《富貴迫人》(1987)
八十年代也是九廣鐵路電氣化和地鐵開始成為主要集體運輸工具的年代。以沙田新市鎮為背景的《富貴迫人》,寫實地描劃了市民日常迫車的狀況。由張國榮和張曼玉主演的浪漫電影《緣分》,整個故事更在地鐵站內發生。車站大堂、月台和車廂等過渡性空間,都突顯出都市人際關係的錯置和疏離.....

《 最佳拍檔》(1982)

《 英雄本色》(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