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起昔日的香港製造,你可能會想起穿膠花、紡織或其他塑膠製品。但能否想象,其實第一套中文活字粒源自香港,而本地的活字印刷出版也曾盛極一時?

第一套西式中文活字粒,由香港英華書院傳教士於十九世紀中便開始在香港鑄造,並用活版印刷方式,出版中文版《聖經》及其他宗教刊物,後來又刊印了利雅各翻譯的《中國經典》以及香港第一份中文報章《循環日報》等重要出版著作。


這套「香港字」曾經行銷海外各國,卻隨著時日流逝而被遺忘。近年香港版畫工作室總監翁秀梅無意中得悉荷蘭韋斯特贊鑄字工房保留了這套十九世紀的「香港字」,幾經尋訪,不但讓這套早期的活字粒去年得以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展覽中展出,更成就了「香港活字館」 @hkopenpress的出現。


剛剛進駐旺角上海街的視藝空間的「香港活字館」,希望在社區內把活字印刷的工具及工藝重新帶進大眾的視線。除了展覽還會舉辦不同的工作坊,讓參觀者親身體驗活版印刷,如執字粒、排版和印刷等工序。

重鑄「香港字」是活字館其中一個重要工作目標。「要鑄一套字,大家可能都以為像麵包機整麵包那麼輕易。」翁秀梅道,其實復刻當時全以人手鑄造的中文字粒,遠比想像中困難,一切還在實驗當中。在重鑄之外,他們亦希望研究及重新書寫香港印刷業的發展軌跡。「現在沒有人能想像到,曾在灣仔皇后大道東,曾經有一些工廠生產香港的印刷機器。」這部港產活字印廠機,跟其他德國出品的印是刷機,都是活字館的展品之一。

除了古老活字印刷機器,活字館同時也展出數位本地活字印刷師傅的字粒及工具。策展人Loraine表示,希望可透過這些展品及活動,把活字印刷工藝融合現代設計中,延續活版印藝的價值,用行動承傳這些被忽略的香港故事。


香港活字館
地址:油麻地上海街404號地下
日期:即日起對外開放
開放時間:逢星期五及六(14:00 - 18:00)、星期日(12:00 - 18:00)
(入場前須在現場簡單登記)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