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2022

尖東faded glory

#城市規劃 #尖沙咀
若說今日最原汁原味保留了八十年代城市肌理及氛圍的地區,非尖東莫屬。但這一帶過去二十年卻成為城市中的faded glory,為什麼?

八十年代當香港經濟繁榮,旅遊業興旺之時,尖東位於尖沙咀碼頭及彌敦道一帶的傳統旅遊區旁邊,也發展成紙醉金迷銷金窩。近日剛出版著作《城市如何文化》 (香港中華書局出版)的資深藝術行政人員茹國烈,跟不少人一樣,在中學時代曾在尖東留下聖誕回憶,之後入讀理工大學後,尖東一帶更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見證了尖東當時夜間經濟(Night Time Ecomony)最熱鬧的階段。聖誕燈飾、夜總會、電影院、酒店、餐廳、酒吧酒廊、桌球室、桑拿浴室、卡拉OK,以及紅館演唱會.....都是八九十年代尖東的特色。但種種光華在千禧年後,隨著商場及各種設施老化而褪色,而2003年沙士後,又變成跟其他地區大同小異的購物區,即使後來地鐵開通,至今還是無法改變地區變得沉寂的狀況。


在尖東兩邊,一端是香港文化中心—尖沙咀火車站搬遷後,只保留了舊鐘樓,與文化中心的建築相對,旁邊則是香港藝館和被打造成遊客勝地的「星光大道」; 另一端的紅磡車站上面則蓋起了紅館,後者由八十年代初落成至今,一直是香港流行樂壇的聖地。搶飛去紅館睇show ,無論是當年或者今日,無論偶像是誰,都是不少香港人的重要節目及集體回憶一部分。


「明明是個好地方,怎麼會落得如此田地?新世代的夜間活動是怎樣的?要復興尖東的地區特色和夜間經濟,可以怎樣?」在剛剛出版的《就係香港》夏季號中,茹國烈撰文探討尖東復興的可能,旅港法籍攝影師 @romainjacquetlagreze則用影像記錄尖東新新舊舊之間的景觀。
訂閱詳情按此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