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每天花在交通的時間不短,而每日都經過的鐵路車站,除了等車搭車,還有什麼可能性?
港鐵車站色彩繽紛,各有不同顏色,有些是根據站名而定,如黃大仙站採用黃色、藍田站採用藍色、彩虹站採用彩虹拼色,有些則考慮地名意境,如太子站使用代表貴族的紫色、火炭站使用代表溫暖火焰的橙色、鑽石山站使用黑白兩色表達鑽石閃爍。顏色不但是市民識別車站的重要方式,這些充滿港式風格的紙皮石牆,更吸引不少人特意到各站月台的石牆前拍照留念,無形中變成了「香港特色旅遊景點」之一。
![]()
![]()
除了車站顏色,不同路線亦各有設計風格——如港島線便是最初在月台引入書法字的路線,以配合港島線月台拱形的設計;東鐵線多年前翻新時統一月台設計,以不同的花作主題,並新增書法字作站名,也是另一種用設計作為識別車站的方式。
近日配合東鐵線過海段即將開通,沿線月台亦再度進行翻新,今次卻用「馬賽克牆紙」把原有的花卉主題換成與其他路線統一的「紙皮石」設計,加配一些與車站相關的歷史相片。作為香港最主要的集體運輸工具,鐵路車站遍佈各個社區,但月台設計在追求統一風格之外,有沒有可能因應社區本身的特色,打造出充滿地區特色的車站,加強與社區的連繫?
在巴黎,從地鐵站入口到月台裝潢,都會將車站附近的歷史、建築和氛圍融入車站設計之中——如在羅浮宮附近的羅浮—里沃利站,站內裝潢猶如博物館,並擺放多件羅浮宮展覽品的複製品;在法國大革命起義發生的巴士底獄站,則在月台牆壁上繪畫與法國大革命有關的藝術作品,透過畫作帶出地方背後的歷史故事,讓市民有更多機會了解地方的歷史,同時接觸藝術創作,應會比單靠豎立歷史相片展版更有趣。
除了社區歷史和特色景點,以東鐵沿線車站為例,尤其是全是地上鐵路的新界段,每個地方除了有從昔日鄉郊發展變成現今市區的歷史變遷故事,月台的景色開揚,能清楚看到車站附近景物,若能在設計上配合地方特色和周邊環境,應更能令車站與社區融為一體。
去年通車的屯馬線新車站之一的宋皇臺站,因鄰近為宋皇臺遺跡而命名,興建車站期間亦發現了六座南宋石井和數千宋代古物。如今車站大堂設有文物展覽區,月台也佈置了一些當代陶瓷裝置藝術,但在裝飾點綴之外,可以怎樣令車站的氛圍也變得更活潑生動?而分別鄰近西九M+博物館、香港藝術館及科學館等博物館的柯士甸站和尖東站,又有沒有可能將藝術展覽活動走出博物館範圍,將車站打進成有趣的小型展覽廳,讓藝術走入社區之中?
若開放想像,你又希望改造哪個地鐵車站設計來凸顯其地區特色呢?
Follow Us
︎
︎
Contact Us